在台灣你如果曾經失眠,一定吃過一種安眠藥叫”史蒂諾斯(Stilnox)”。因其化學名稱為唑吡坦(Zolpidem),這個英文開頭為Z,因此又被稱為安眠藥Z。
市面上的安眠藥Z,也就是化學名稱以Z開頭的安眠藥共有4類6個藥:
1986年法國賽諾菲藥廠推出第一個安眠藥Z,唑匹可隆(Zopiclone)中文商品名為宜眠安(Imovane),1989年獲得英國政府的核可上市。同年法國核可第二個由賽諾菲藥廠研發製造的唑吡坦(Zolpidem),這顆藥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諾斯。
1999年美國核可第三個安眠藥Z,扎來普隆(Zaleplon),商品名為贊你眠(Sonata)。2005年美國同時核可了一個新的安眠藥Z,艾司佐匹克隆(Eszopiclone),商品名又稱為盧內斯塔(Lunesta)及一個長效型的唑吡坦,商品名為安比恩(Ambien CR)。2012年美國核可了唑吡坦的舌下含片,命名採用了交響樂名曲的名字,間奏曲(Intermezzo),此藥之作用正如其名,主要用於治療中斷睡眠。
安眠藥Z的藥理作用與傳統的安眠藥差不多,都是作用在γ-胺基丁酸(GABA)受體上,但是因為化學結構與傳統安眠藥苯二氮平(Benzodiazepim, BZD)不同,因此安眠藥Z又常被稱為非苯二氮平安眠藥(Non-BZD)。
安眠藥Z最大的特色是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第二天比較不會有白天昏睡或頭暈的現象,許多人上飛機不好睡覺,也會少量使用。安眠藥Z剛推出時,被認為是一個蠻理想的助眠劑,然而經過長期臨床經驗的累積,安眠藥Z的幾個特殊副作用逐漸浮現,值得開藥的醫師注意:
1. 複雜性睡眠行為(Complex Sleep Behaviors):常見夢遊或半夜起床吃東西而不自知,早上醒來也不記得昨晚有起床吃東西,這個現象在年輕人較常見,不過偶爾也會出現於年齡較長者。有些人會很恐慌,如果出現次數過多,就必須換藥,其中又以服用史蒂諾斯最為常見。
2. 記憶力變差:長期使用安眠藥Z容易造成記憶力變差,特別是在老年人,可能是因為藥效短,無法有效改善睡眠後半期的快速動眼期(REM)所造成,不過這個影響是可逆性的,在改用其它藥物後,大多可恢復,這個現象也是以服用史蒂諾斯最為常見。
3. 戒斷症候:安眠藥Z由於藥性短,理論上是可以直接停用,然而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史蒂諾斯不宜突然停用,在停用史蒂諾斯時,史蒂諾斯須與新換的藥物併用一段時間,方可停藥。
4. 耐受性:有少數患者使用史蒂諾斯的劑量會越來越多;曾有一位病患每天要服用30-50顆的史蒂諾斯,但是依然無法睡覺,遇到這種患者,須仔細耐心的協助患者將藥物戒除。
5. 其它副作用:約有30%的患者在使用佐匹克隆,也就是宜眠安後,會出現口苦或味覺改變的現象,而後來的艾司佐匹克隆就是針對改善此副作用所設計的新藥,只可惜臺灣沒有這個藥。
2017年美國安眠藥臨床使用準則建議60歲以上老年人要避免使用史蒂諾斯。然而台灣很多的醫生,在沒有接受精神科或完整睡眠醫學訓練的情況下,普遍的開立史蒂諾斯,此狀況令人堪憂。
服用安眠藥Z的幾項主要副作用,大部分是由史蒂諾斯所引起,因此醫生開立史蒂諾斯時應非常小心,個人認為史蒂諾斯應該做為二線或三線安眠藥使用,至於安眠藥Z中其他的藥物則可做為一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