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近代的演化史中,達爾文的演化論無疑是影響人類發展最深的理論。如果要找出第二人可以與其媲美,就要算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了。二人有著類似的命運:就是他們的理論影響世人深遠,但是也都充滿著爭議。
佛洛伊德所提出的理論,每個人都深有體會,但是到目前為止,也都沒有被科學化的驗證。這也是佛洛伊德被諾貝爾獎提名13次,卻都未獲獎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早期的精神醫學受到宗教所影響,因此佛洛伊德提出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的時候,也可算是當時最科學化的一個學門。
1895年,法國著名精神科醫師約瑟夫-布羅伊爾(Josef Breuer)發表了,治療歇斯底里的著作(Traite Clinique et Therapeutique de L’Hysterie),佛洛伊德也因此前往法國向其學習。他們一起利用患者的回憶與傾訴,成功的治療並發表了他們治療歇斯底里個案的成果,也就是著名的病例安娜(Anna O.)。
接下來,佛洛伊德在建立心理分析的過程中,提出了四大發明:
1. 潛意識學說(Unconscious):1899年在其發表的著作《夢的解析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中,他詳細的描述了潛意識的存在,而且,潛意識也是影響人類行為最重要的原動力,以致於後來衍生出,用冰山理論解釋潛意識學說。
2. 人格結構(Topology of Personality):在這個發明中,他提出本我(Id)、自我(Ego)及超我(Superego)的人格結構。然後,他將潛意識的想法與人格結構結合在一起,構建了精神分析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礎。這兩項理論不但構建了心理分析的大綱,對於後世人們的思想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3. 心性發展學說(Psychosexual Development):1901年,他在自己的第二篇著作《每日生活的精神病理學(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中,描述了心性發展。在他看來,人的生活,之所以會出現焦慮,都是因為原慾(Libido)所造成的,因此在人格的發展過程當中,性的滿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4. 心理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1936年,他提出心理防衛機轉。他認為,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人格,而產生心理的保護機轉,目的是降低內心的焦慮。因為每個人使用心理防衛機轉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也就不同了。
佛洛伊德靠這四大發明,發展出了心理分析的理論,對於後世人們的心理及思維的影響巨大。後人普遍認為心理分析不僅僅是一個理論,也是一個實務操作的治療方式。
不過,佛洛伊德在發展這些理論的時候,卻有兩項極大的爭議:
1. 佛洛伊德並不完全同意宗教對於心理的影響,因此他的這些著作及理論,不為德國納粹所接受,並受到禁止。而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也因為佛洛伊德不認可也不尊敬信仰的行為及想法,而在1913年與其決裂,並另創了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
2. 佛洛伊德因為太過強調”性”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他法國的老師布羅伊爾與他決裂。他的好友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也由於這個原因,在1911年與其分道揚鑣,而另創了個人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學派。
綜觀佛洛伊德的4項發明,對於後代人們的思考及行為,既有著深遠的影響,又充滿著爭議。不論我們信或不信,我們都必須承認,這些理論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顯露無遺。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帖保護心靈健康的良藥,是永遠無法利用現代科學獲得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