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 正子造影(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與精神醫學

閱讀人數
142

大部分的人一聽到正子造影,就會想到腫瘤科,認為正子造影是診斷或追蹤腫瘤的一項利器。你知道嗎?其實正子造影在精神科的研究及使用上,才是至關重要。

正子造影在臨床醫學上,可以說是一套,最複雜的系統。包含4個部分;
1. 迴旋加速器:用於生產具有釋放正子能力的同位素。
2. 掃描器:接收正子與電子撞擊後,產生具能量511 kev的γ-放射性。
3. 放射化學實驗室:將加速器所產生的同位素,與化學藥物結合,做為造影劑。
4. 影像分析:藉由電腦科學的技術,將影像呈現,並進行藥物動力學的影像分析。

1929年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也是近代量子力學之父。首先預測了反粒子的存在。他認為,自然界應該存在於一種物質,這個物質的質量與電子相當,但是帶有相反的電荷。1932年,這個預測被瑞典裔的美國科學家卡爾-安德森(Carl Anderson)所證實。自此,”正子(Positron)”的故事正式展開。而他們二人,則分別獲得了1933年及193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今,臨床上常用來進行正子造影的同位素有4種,包括;
1. 氧-15(150):半衰期2分鐘。氧-15是最早使用的同位素,可以用於測量腦血流。然而,此功能已被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所取代。
2. 氟-18(18F):半衰期109.8分鐘。因為半衰期長,並不絕對需要在醫院內產生,可由院外供應,是最具有經濟價值的一個同位素。缺點是,人體中大部份的化合物都是碳鏈。因此,使用氟-18的化合物,化學特性可能會改變,因而需要重新評估化合物的藥物特性。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藥物,是氟-18-去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 FDG),用於癌症的追蹤。
3. 碳-11(11C):半衰期20分鐘。碳-11的優點是,碳由本來的原子量12改變為11,其物理及化學特性都不會改變,最適合中樞神經系統之研究所使用。缺點是,半衰期短,醫院必需設置迴旋加速器,增加了醫院的經濟負擔。
4. 氮-13(13N):半衰期10分鐘。用於心肌梗塞後,心肌細胞存活的測量。

1976年,當抗精神病藥物被證實,具有阻斷多巴胺2型受體的作用。造影人腦中多巴胺2型受體的研究,遂成為當代神經科學研究的顯學。1983年第一個多巴胺2型受體造影劑,3-N-[11C]甲基螺哌酮(3-N-[11C]methyl-spiperone, [11C]NMSP)由美國學者亨利-瓦格納(Henry Wagner)教授所發表。由於這個造影劑與受體結合後,產生不可逆反應,且受體選擇性較差(可同時結合5羫色胺2A亞型受體),因此臨床上逐漸不用。

1986年瑞典學者拉爾斯-法德(Lars Farde),發現了另一個多巴胺2型受體造影劑-碳-11雷氯必利([11C]Raclopride),並且成功造影了人腦中多巴胺2型受體。這個造影劑的受體專一性強,但是,與多巴胺2型受體結合時,會受到腦內多巴胺的影響,因此數據的解讀,仍有其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法德教授在1990年利用碳-11雷氯必利發現,抗精神病藥物對於多巴胺2型受體佔有率(Occupancy)越高,患者越容易出現錐體外症候副作用。這項研究結果,已成為臨床藥物試驗的黃金標準。目前在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研發時,都會進行佔有率的研究,以確定藥物臨床的適當劑量。

正子造影將精神科醫師對於藥物治療的知識往前推進了一大步,特別是藥物臨床適當劑量的概念。身為當代精神科醫師,這段歷史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