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安眠藥會成癮嗎?

閱讀人數
128

這是門診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簡單的回答:有一部份的患者會成癮,然而,大部份的患者是不會的。就如同喝酒,喝酒的人很多,但是會變成酒精成癮的人並不多。

“成癮(Addiction)”並不是醫學名詞,而是一般大眾所使用的詞彙。例如,酒精成癮、賭博成癮或性成癮等。一般人認為,成癮就是人們的行為離不開另一件事或物。例如,吃了安眠藥,可以安眠,但不吃藥就不能睡覺,認為這就是安眠藥成癮,這其實是個錯誤的想法。以糖尿病為例,糖尿病患者必須服用降血糖藥物,若不服藥血糖就會高,糖尿病患者也是離不開降血糖藥物,難道這也算是降血糖藥物成癮?因此,如果一項藥物具有治療的目的,就不能算是成癮了。

在行為科學討論成癮時,所涵蓋的內容,不是只有藥物,而是稱為”物質”成癮,這個”物質”可以是任何東西。在了解成癮這個議題前,有幾個相關的名詞是必須先了解的:

1. 心理依賴(Psychological Dependence):臨床上是很難評估的。近年來由於腦科學研究的快速進展,心理的變化主要是源自於神經化學物質的變化。廣義而言,心理依賴可以被認定為”顯微的”生理依賴。

2. 生理依賴(Physical Dependence):生理依賴通常包含了兩個特性:
a. 耐受性(Tolerance):物質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才可達到本來的效果。例如,本來喝一杯酒可以出現的欣快感,後來要喝一瓶酒才會出現,這就是出現耐受性了。
b. 戒斷症候(Withdrawal):停用物質的時候,身體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以致於非用不可。常見的例子是嗎啡,嗎啡停用後,全身會出現如同被螞蟻咬到的痛感。

上述3項症狀,在使用安眠藥的患者中是很少出現的。

3. 濫用(Abuse):不恰當或過度使用。其實,安眠藥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被濫用,而不是成癮或依賴。例如,有睡眠障礙,不求醫,但朋友間彼此傳遞安眠藥使用。

失眠就好比考試一般,還沒服藥前,如同考試不及格,很難受。服用安眠藥後,可以睡覺了,就好像考試及格了,很開心。然而,真正服用安眠藥的療效,應該要求達到95分以上,也就是完全有效且沒有副作用,才是正確治療失眠的觀念。

使用安眠藥時,下列幾個現象要注意:

1. 服藥後產生欣快感:臨床上,有少許病患會出現這個現象。這是因為安眠藥的藥理作用類似酒精,就好像喝酒後出現的感覺。出現欣快感時,要趕快換用其它藥物。
2. 用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如果藥物的效果逐漸遞減,而必須要增加用量,才可達到本來的效果,就是換用其它藥物的時機了。
3. 切勿隨意傳遞安眠藥:很多失眠患者,常由友人處獲得安眠藥,這就是濫用。每個安眠藥作用都不太一樣,每個人對於藥物的反應也不同,千萬不要隨意傳遞安眠藥,也不要隨便吃別人給的安眠藥。否則出現副作用,例如頭暈、跌倒,就得不償失了。
4. 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服用安眠藥的目的是改善睡眠,讓白天較有精神。但服用安眠藥後,有可能會出現頭暈現象,甚至跌倒。如果有這些副作用就不對了,要與醫生詳細說明及討論,換用一個更適當的安眠藥。

服用安眠藥後,立即入睡是正常的。然而,有些人服藥後,並未立刻上床睡覺,是不正確的用法。目前,臨床上看到最多的成癮安眠藥是史蒂諾斯。我曾經看過2位患者,每日服用約100顆史蒂諾斯,還是無法入眠,且每日付出大筆買藥的費用。患者因為長期習慣服用此藥,而堅持不停藥,不過,在我耐心的會談及細心的調整藥物後,最終還是成功的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