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救救海馬回(Hippocampus)

閱讀人數
304

1587年義大利著名的外科醫師朱利葉斯-凱撒-阿蘭齊(Julius Caesar Aranzi)首次發現在人們大腦顳葉內側的底部,有一塊特殊的區域,外型既像蠶(Silkworm)又像海馬(Seahorse),由於他的猶豫,因此沒有給予正式的命名。以外觀上看,這個位置大約是在我們耳廓的上緣。

1729年德國解剖學家約翰尼斯-格奧爾格-杜維諾伊(Johannes Georg Duvernoy)利用解剖技術完整的闡明海馬回的位置及結構,不過也因為此腦區特殊的形狀而沒有正式命名。

1732年丹麥解剖學家雅各布-溫斯洛(Jacob Winsløw)認為此腦區外觀像西方樂器中的羊角號(Ram’s horn),建議以此命名。這個意見雖然也獲得了法國著名的外科醫師Rene Jacques Croissant de Garengeot的贊同,然而Rene認為此腦區更像古希臘八大元神之一的隱藏之神-阿蒙(Amun)頭上的角,因而用了Cornu Ammonis(CA)這個名字,也就是”阿蒙的角”。現代許多醫學書籍都將此英文名詞直接翻譯為海馬,而目前此腦區正式的名稱為海馬回,在海馬回結構中一些小的分區仍然保留了CA的命名,例如CA1-CA4。

海馬回不但命名過程曲折,功能也很複雜,許多腦部疾病都因海馬回受損而起,例如阿茲海默症。海馬回主要的功能有3:

1. 記憶:1953年美國外科醫師威廉-比徹-斯科維爾(William Beecher Scoville)為一位癲癇病患施行治療性破壞海馬回的手術,手術後病患明顯的出現順行性失憶(Anterograde Amnesia),也就是手術後新發生的記憶全部喪失,但是久遠性的記憶保存良好。

2. 空間導航:1971年美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首先在老鼠的實驗中發現海馬回具有空間導航的功能,這項發現也讓他獲得了2014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3. 焦慮反應:海馬回具有抑制行為(Response Inhibition)的功能。在動物的研究顯示,海馬回受損後,動物會出現過動或坐立難安,也很難學習行為的抑制,這個發現後來發展為人類焦慮症的理論。

如何救救海馬回呢?現代人因為過度使用手機,而手機的許多功能都正好可以取代海馬回的功能;因此不過度依賴手機,才能夠保護你的海馬回:

1. 記憶力:朋友的手機號碼都儲存在手機裡面了,所以你就不再記憶別人的手機號碼了,你可能會開始感覺記憶力愈來愈差。偶而你可以試著記憶一些電話號碼在你的腦中,試著重複撥打一下,訓練自己的記憶力。

2. 空間導航:許多人都喜歡利用手機導航,造成自己對於空間迷向及街名混淆,使得空間感及記憶力都變差了,偶而可以試著自己找找路。

3. 焦慮:雖然沒有太多直接的證據顯示使用手機與焦慮症的關係,2022年美國學者在社會精神醫學與精神科流行病學(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的期刊上,發表了美國青少年焦慮症好發率的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焦慮症的好發率由2012年的34.1%上升到2018年的44 %,青少年發生焦慮症的比例明顯的逐年上升。

手機的使用雖然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對身體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過去對於手機的研究大都是關注在”探討手機電磁波對於腦瘤產生的可能性”,而忽略了過度使用手機對於人們認知功能的影響。無論如何,適當的使用手機才是明智的生活之道,救救你的海馬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