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85歲了,最近時常跟我說”我的錢被偷了”、”家裡突然來了好多人”,或是早上說話還好,傍晚的對話就不對頭了,這些現象代表老人家的腦功能變差了。通常白天還好,到了傍晚就怪怪的,這個現象又被稱做”日落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它並不是一種疾病或診斷,而是一群行為的總稱。
老年人出現日落症候群,通常不外乎是3D:譫妄(Delirium)、憂鬱(Depression)或失智(Dementia)。
1. 譫妄:譫妄代表老年人的腦功能不佳,病患對於周圍的人、事、時、地、物都出現了判斷的誤差,甚至會出現幻覺。照顧的家人往往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老人家早上說話還好好的,到了下午就不行了。根據美國以住院病患為研究對象的結果顯示,具有身體疾病的老年人,譫妄發生率大約為11-42%,加護病房中老年人的發生率更可高達70%。譫妄的發生通常都是暫時性的,患者可能有一些潛在性身體的問題,需要找出原因加以解決。患者對於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反應甚佳,不須長期服用藥物。
2. 憂鬱(Depression):老年憂鬱非常常見,憂鬱的老年人不像年輕人會表達憂鬱。在環境因素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所獲得的訊息大部分是負面的,所以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憂鬱及多疑。在生理因素上,腦部的老化也常伴隨著憂鬱的發生。根據美國以社區民眾為研究對象的結果顯示,老年憂鬱症的發生率大約為5-10%。老年憂鬱症對於藥物治療的反應不錯,然而,老年憂鬱症也可能會伴隨著譫妄與失智的發作。研究顯示,老年憂鬱症可能是失智症的前期。有些患者看似失智症,其實是憂鬱症,這也被稱為”假性失智”,臨床上常被誤診,假性失智對於抗憂鬱劑的治療效果不錯,很多人認為是抗憂鬱劑治療了失智,其實不然,這是治療憂鬱症所產生的效果。
3. 失智(Dementia):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失智症只是記憶力不好,其實失智症是一個腦部全面性的功能障礙,如果影響到記憶庫,記憶力就不好,如果影響到說話中樞,說話就不清楚了。老年失智很常出現”多疑”,甚至出現”被害妄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覺得自己的錢被偷了。失智症可能與憂鬱症及譫妄同時發生,因此診斷這一類病患時,詳細詢問病史,確認症狀先後發生的順序就格外的重要了,畢竟藥物治療對於譫妄及憂鬱症的效果都還不錯,但是對於失智症的效果就不佳了。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的推測,失智症的人口大約為總人口的10%,因此,並不是每個人一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就是失智。目前市面上幾種治療失智症的藥物,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容易造成腸胃道不適,勉強要老人家吃,反而造成腸胃道的不適。以我個人的臨床經驗及做法,先給患者服用藥物三個月,如果患者主觀感覺效果不錯,就繼續吃,如果沒什麼變化,也就停用了吧,畢竟老年人服用的藥物實在太多了。
進入高齡化的社會,照顧老年人是一項極大的挑戰,雖然我們發展了許多協助照顧老年人的方式,然而,照顧老年人的人,卻沒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系統,許多家庭都因為不理解如何照顧老年人,造成了許多家庭糾紛,甚至產生很多令人遺憾的事件,所以教導如何照顧老年人將是我們未來需要加強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