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什麼是自律神經(ANS)失調?

閱讀人數
166

你一定常聽到”自律神經失調”一詞,甚至你就曾經歷過,例如莫名其妙的出現了頭暈、心跳加快、胸悶、腹瀉或便秘、流汗等症狀,但是,都找不出原因而以為自己生了怪病,這就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人類的神經系統分為二大部份:

1. 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及脊髓所組成。

2. 周邊神經系統:由自律神經及體神經所組成。

自律神經主要的成分是神經纖維,連接中樞神經與身體各部位及器官,一般分為”交感”與”副交感”二部分:

1. 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來自於胸與腰椎神經,因此又被稱為”胸腰神經叢”。 交感神經的功能是應付外來的威脅或壓力,神經纖維主要分佈於心臟血管系統,受到腎上腺素的調控。為了要應付逃跑或戰鬥的狀況,身體機能需要做如下的調整:瞳孔變大、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骨胳肌血流增加、腸蠕動變慢。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在壓力過大或過度緊張時,很容易出現視力模糊、心悸、胸悶、頭暈等現象,這些都是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所造成的。

2. 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主要是來自於12對腦神經中的第3,7,9,10與薦椎神經,因此又被稱為”頭薦神經叢”。主要的功能是維持身體在休息狀態下的運作,因此又被稱為”植物人神經系統”,就好像植物人,自己沒有辦法運動,但是身體的器官,仍會自行運作。值得一提的是,第10對腦神經–迷走神經,分布在整個腹腔中,掌管胃腸道的蠕動及胃酸分泌。許多人在壓力過大或有睡眠障礙時,胃酸分泌會因為迷走神經活性增加而持續的增加分泌,以致於不斷的吃降低胃酸分泌的藥物,效果都不好。

科學家過去一直認為這兩個系統會作用在同一個器官上:一個管興奮,一個管抑制,而達到平衡,不過這個理論已被推翻,兩個系統還是各自有主要支配的器官。

自律神經因為只是神經纖維,是不會自己失調的,通常會失調是有原因所造成的:

1. 中樞原因:焦慮、憂鬱、失眠,是最常誘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其他的中樞神經疾病,例如,失智症或巴金森氏症也會發生。

2. 周邊原因:長期周邊的疼痛或不舒服,會隨著交感神經匯集到丘腦,丘腦再將這些感覺傳送到大腦各個部份,經過思考處理後,如果出現了負面的想法,又會影響了自律神經的功能以致於出現失調,這也就是心身互相影響的結果。

自律神經失調要怎麼治療?簡單地說,沒有什麼藥物可以直接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主要的問題在於自律神經在全身分佈太過廣泛,直接作用的藥物通常都會有副作用。例如,臨床上醫師常使用普萘洛爾(Propranolol)阻斷交感神經或阿普唑侖(Alprazolam)降低焦慮以改善症狀。然而,前者容易出現心跳過慢或誘發氣喘,後者則容易產生昏睡的副作用,兩者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時,必須要找出原因,針對病因治療,才可以真正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