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載幼兒園餵食安眠藥給幼兒一事,甚為震驚,實在駭人聽聞,身為精神科醫師及神經科學研究工作者,對於這件事情發表一下自己的評論及感想;
1. 餵食安眠藥行為:餵食安眠藥給不具行為能力的幼兒是一項非常嚴重的法律事件。過去聽過有人在酒店將安眠藥偷偷放入別人酒杯中後,再進行性侵,造成了安眠藥的污名化(可參閱本站文章:084. 別再”污名化”安眠藥了),而餵食安眠藥事件的嚴重性,已遠遠超過了偷放安眠藥的行為,因此在調查案件時,應該同時進一步了解,對幼童是否進行了其他違法行為。
2. 幼兒是不能服用安眠藥的;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安眠藥,依據安眠藥發展的歷史進程,是屬於第四代的藥物,主要是作用於大腦中的化學物質-GABA(可參閱本站文章:102. 令人想睡的GABA102),這個物質關乎於兒童腦部的成熟與發展。由於在兒童時期這個系統發育還不完全,如果此階段給幼兒服用安眠藥,會出現反效果。例如,曾經有一位同業,外甥(大約4歲)從國外返國,因時差而晚上不睡覺,家人想藉由餵食安眠藥使其安靜,結果小孩不但整夜不睡覺,還出現了幻覺;這樣連續吵了幾天,最後求助於我,我提醒他,幼兒是不可以服用安眠藥的,因為幼兒腦部還在發展中,出現失眠的機會很低,即使少數因為特殊疾病或時差而出現了失眠,也必須使用其他的藥物,而不是使用目前市面上成人服用的安眠藥。由於這些藥物對於不成熟腦部的影響尚未釐清,未來應擬定一個特殊計劃,長期追蹤這些兒童的發展。
3. 調查巴比妥鹽的來源;在報載中顯示,安眠藥驗出的成分有巴比妥鹽,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巴比妥鹽在安眠藥發展的歷史中是屬於第三代的安眠藥(可參閱本站文章:072. 什麼是安眠藥?),在隨後的研究中發現,這個藥物會誘發自身肝臟代謝藥物酶,使得藥物的代謝加速,因此在臨床上會出現成癮及戒斷的現象,同時,因為此藥物對於呼吸抑制的作用太大,因此在精神科早就不使用了。精神科最後一個使用的此類藥物是硫噴妥鈉(Thiopental),一個超短效的巴比妥鹽,主要是用於精神科病患進行電療時麻醉之用,大約10年前,就已經不用這個藥物了,直至今日,所有的精神科醫師都不再開立此藥物,那麼不禁要問,此藥物來自何處?
4. 重新思考苯二氮平的管理: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是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安眠藥,安眠效果甚佳,不過在台灣,因為安眠藥並沒有限制只可由精神科醫師開立,因此現今開立安眠藥顯得相當浮濫,臨床上常看到病患因為吃了其他科醫師所開立的安眠藥造成不適,而誤解了精神科藥物,因此,未來是否應限定安眠藥只能由精神專科醫師開立,將是一項值得深思的議題。
以上四點,是我根據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及科研結果的見解,老百姓們,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給幼童餵食安眠藥,實在是既無知又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