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佛洛伊德怎麼了—13次諾貝爾奬擦身而過

閱讀人數
145

在人類近代的演化史中,達爾文的演化論無疑是影響人類發展最深的理論。如果要找出第二人可以與其媲美,就要算是佛洛伊德了。佛洛伊德對於人們心靈發展所提出的見解,既是理論也是實踐,是分析方法也是治療模式。此二人也有著類似的命運,就是雖然他們的理論影響世人深遠,但是也都充滿著爭議。

現代心理學之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雖然對人類有如此重要的貢獻,但是其角逐諾貝爾奬的過程卻極為慘烈!——從1915年至1938年的23年中,他總共被提名13次角逐諾貝爾獎,有12次被提名醫學奬,1次被提名文學奬,但是終究都未能獲獎。

1915年佛洛伊德第一次由心理分析期刊的主編威廉-懷特(William White)所推薦,並且強調其所創”心理分析”之重要性。1917年由1915年的諾貝爾醫學奬得主,著名的耳鼻喉科醫師羅伯特-巴拉尼(Robert Barany)再次提名。他在佛洛伊德角逐醫學獎的推薦書信中寫道:佛洛伊德關於潛意識的學說,對於後世人們及醫學的影響極大。雖然佛洛伊德在當年並沒有獲奬,然而這位醫師卻不死心,分別在1918、1919及1920年連續的推薦佛洛伊德,可惜依舊未能成功。

1927年由3位秘魯的學者聯名推薦。他們強調佛洛伊德理論的科學性。1929年由克羅埃西亞學者米庫利奇(M. Mikulicic)推薦。1932年英國學者格林伍德(Major Greenwood)在其推薦信中寫道”就算此獎項給了佛洛伊德,對他的成就也不會再加分了”。1933年由挪威學者拉格納-沃格特(Ragnar Vogt)所推薦。1936年由美國學者保羅-謝爾德(Paul Schilder)推薦。1937年兩位曾經獲得諾貝爾奬的得主(1927年使用瘧疾治療精神疾病而獲奬的朱利葉斯-瓦格納-堯雷格(Julius Wagner-Jauregg)及1936年發現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奧托-勒維(Otto Loewi))聯名推薦佛洛伊德為醫學奬的候選人。這兩位學者特別推崇佛洛伊德對於臨床現象學的描述及利用意識及潛意識的方式去解釋”夢”,也稱他為現代心理學之父。1938年是佛洛伊德最後一次被提名醫學獎,仍然是由奧托-勒維提出,但是這次最終沒能得奬並且因為佛洛伊德於次年過世而留下遺憾。

由於佛洛伊德的創見並不容易被醫學所驗證,但是對於人類發展又極為重要,因此1915年的文學奬得主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在1936年推薦佛洛伊德為文學奬的候選人。使得佛洛伊德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中成為唯一的一位同年獲得兩項提名的學者。而提名總累積次數達13次,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的物理奬得主,也是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家亞伯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否決了佛洛伊德在1928年被提名為醫學奬候選人,導致於佛洛伊德無法在當年被提名,否則佛洛伊德就有14次失敗的記錄了。愛因斯坦認為佛洛伊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醫學上無法獲得認證,因此無法確定這是一項醫學及科學的成就。

綜觀這些提名的意見中,大部分都提到,佛洛伊德的理論是比較主觀,缺乏客觀的評估,因此醫學上很難受到驗證。而支持他的人也提到,佛洛伊德的發現媲美達爾文的演化論,對於人類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實也是醫學的一種。在當時神學當道的年代,這項創見已經算是非常科學了。從這些理由中,你就不難看出,心理治療對當代的影響及爭議了。